阅读历史 |

第206章 真是想瞎了她的心!(1 / 3)

加入书签

秦鹤轩这边速度快,收拾好之后便去找秦夫人。 秦夫人入宫是要按品级穿戴命妇服饰的,无论衣服还是发饰都颇为繁琐。 如今时间又紧,七八个丫鬟上下围着她在忙。 好不容易穿戴好了,母子二人急忙坐车入宫。 好在应该是皇后娘娘发了话,入宫的一路都很顺畅。 加上这次被召入宫的也没有旁人,所以不用等候传召,所以到了地方便直接被内侍引领入内。 这是秦鹤轩第一次入宫,原以为要等过年才能跟着父母一起来的,没想到倒是突然提前了。 如今已近十月中旬,宫中众人早已换上了纻丝衣裳。 秦鹤轩心里虽然对皇宫也有一些好奇,却还是很好地克制住了,紧跟在秦夫人身后,眼神也只看着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,丝毫也不乱看乱瞟,倒是让知道他是第一次入宫的内侍高看一眼。 秦夫人倒是三五不时会入宫赴宴的,所以皇后娘娘宫中的内侍与她也算认识,能说得上几句话。 “秦小少爷小小年纪便颇有秦大人的沉稳之风啊!” 听到儿子得了夸奖,秦夫人十分高兴,眉眼都控制不住地弯了,嘴上却还谦虚道:“就是太沉稳了,都没点儿小孩子的活泼劲儿。” “秦夫人真是过谦了。”内侍跟秦夫人说话脸上都是堆满了笑的。 虽然并不谄媚,却也是乐意示好的。 毕竟如今秦松胤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,偏生颇受恩宠却也未见人家轻浮张狂,几年如一日的沉稳干练。 宫中的人都看得清楚,只要秦松胤能包吃住如今的状态,这份恩宠绝对能长久地保持下去。 再看秦夫人膝下三个儿子。 长子秦鹤栋和次子秦鹤越,都算得上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 当初秦夫人去关外接秦鹤轩的时候,京城各大世家也都在观望此事。 就连皇后娘娘偶尔设宴宽待命妇们,大家也会聊起这个话题。 大部分人都觉得秦鹤轩从小被放在关外养大,文大人又是个武将,十岁才被接回来,肯定早就被养成个野孩子了。 接回来之后肯定难以管教,秦松胤夫妇必然会为此头痛不已。 随着秦鹤轩回京,陆续跟着秦夫人拜访过长辈亲友之后,有关秦小少爷有教养懂礼节的消息渐渐传开。 只是有许多人根本不信,还觉得是秦家在为秦鹤轩造势,或是故意往外放好话。 但今日一见才知道,外面的那些评价非但没有夸大,反倒已经很收着了。 内侍心下暗道,还真是歹竹出好笋,谁能想到秦老爷子那样的纨绔子弟,竟然能生出这样家风端正的儿孙。 如此看来,只要不出什么意外,秦家自秦松胤开始,恐怕至少还能再兴旺三代。 想到这里,内侍对秦夫人母子的态度越发和气。 “娘娘今日与瑞亲王妃聊起秦小少爷,聊得十分开心,便想见见秦小少爷,还说要留你们在宫中用晚膳呢!” 说到这里,内侍不免又用余光扫了秦鹤轩一眼。 不知这位秦小少爷用餐的礼仪如何。 若是仪态不佳,怕是要在皇后娘娘面前丢脸了。 跟着内侍走了许久才终于来到皇后娘娘的寝宫。 秦鹤轩眼观鼻、鼻观心地进去磕头行礼,然后便听到一个十分温柔的声音道:“不必多礼,都快起来吧! “这就是鹤轩吧?跟秦大人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” 秦夫人闻言笑道:“谁说不是呢,头两个长得都随我,就他跟我家老爷最像。” “过来给我看看!” 听得皇后娘娘发话,宫女立刻过来引着秦鹤轩上前。 秦鹤轩这才终于用余光看到了皇后娘娘的模样。 她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的模样,鹅蛋脸,一双杏眼里面透着温柔。 若非衣饰无处不彰显着她皇后的身份,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个亲切的邻家夫人一般。 皇后娘娘细细看了看秦鹤轩,笑着对瑞亲王妃道:“这次算你没瞎说,果真是个好孩子,如今年纪小,再过几年,怕是不知要迷倒多少家的姑娘了!” 瑞亲王妃笑道:“我什么时候骗过您啊!” “也难怪那位蒙古贵女入宫之后还对他念念不忘。”皇后说着笑了起来。 秦夫人闻言,心瞬间提了起来。 难道是那个蒙古姑娘在宫里说了什么不成? 但是看到瑞亲王妃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,她又放松下来。 皇后娘娘这边她不敢说,但亲姐姐肯定不会害鹤轩的。 果然,就听皇后带这些嫌弃地说:“胡人素来就没什么规矩体统,原以为她家好歹有些身份,能有些不一样呢! “幸亏你及时入宫跟我说,不然皇上还想让她跟着公主们一起读书。 “如今看来还是算了,宫里不缺她一个人的吃喝,好好养着便是了。 “她若是敢把我的庆宜带坏了,那我可绝不饶她!” 皇后说完这话,又关心地问:“听你姨母说,那苏迪雅还把你弄伤了?” 秦夫人忙替他回答道:“回皇后娘娘的话,当时那姑娘掀了桌子,鹤轩为了护着同桌的人,才被飞溅的汤汁烫了手臂。” 皇后娘娘听得连连点头,夸赞了秦鹤轩几句,并命人取来宫中上好的烫伤膏和祛疤膏,让他拿回去用。 秦鹤轩急忙谢恩后接过来。 皇后娘娘又叮嘱道:“以后若是再遇到,就躲她远点儿!” “是,皇后娘娘。” 秦夫人闻言心里有些不太痛快,明明是苏迪雅找事,为何却让自己儿子躲着她? 这话听起来怎么像是皇后娘娘更偏心苏迪雅呢? 但秦夫人有所不知,瑞亲王妃入宫后,皇后娘娘便将苏迪雅召来问话。 当问到她为何要跟着秦鹤轩的时候,她说的可是:“因为见他生得俊朗,便想认识一下,说不定以后可以招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