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44章 亲娘都比不过晴天?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母亲,我带晴天出去一趟。”秦鹤轩顺势向秦夫人请示。 但秦夫人心里明白,与其说是请示,其实也不过是变相的通知罢了。 她自然不会拦着儿子,只说:“如今到年关了,外面人多杂乱,多带几个人跟着。” “好,母亲放心。”秦鹤轩点点头,转身叫人找出一件自己的外套给晴天披上。 他的衣裳套在晴天身上又大又长,倒像是披了个大氅一般。 秦夫人在一边看着,却不由觉得心口有点儿发闷。 她若是没看错,那件衣裳好像是秦鹤轩这次回京之后,瑞亲王妃送给他的貂翎眼外套。 貂翎眼难得,平时能给衣服镶个边儿都是难得的了。 也就是秦鹤轩如今年纪小,瑞亲王妃攒了好几年才叫人给他做了这么一件儿衣裳,算是庆贺他从关外回京的礼物。 秦夫人平日都没见他拿出来穿,还以为是太过珍惜不舍得穿,谁知道这会儿竟直接给套在晴天身上了。 晴天好奇地低头打量自己身上的衣服,下摆几乎都要拖地了。 “太长了,下面弄脏了就……” 秦鹤轩却不由分说地给她系上领口的扣子道:“外头冷,好生穿着,手才刚缓过来就不记得教训了?” 系好扣子他就直接将晴天抱起来道:“不下地就不会弄脏了。” 秦夫人觉得自己在这里是待不下去了,心塞地领着下人回了正房。 “你说说这孩子,跟自家人总像是隔着什么,偏生对晴天掏心掏肺的。” 回房之后,秦夫人忍不住冲姜嬷嬷诉起苦来。 “我倒不是讨厌晴天那孩子,她那么乖巧懂事我看着也喜欢。 “可嬷嬷你说,鹤轩对晴天的好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? “玉佩给晴天了,如今大姐送的貂翎眼也给她穿了……” 秦夫人越说越是心酸,自己还是他亲娘呢,都比不过一个晴天。 姜嬷嬷静静听着秦夫人抱怨,待她将怨气都发泄出来之后,才叹了口气道:“夫人,其实老奴最近听说了一些事儿。 “之前怕夫人听了伤心,所以一直没敢告诉您…… “可如今听您这么说,老奴觉得,告诉您这件事儿,说不定能让您更理解小少爷一些。” “什么事儿?”不知为何,秦夫人心里隐隐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。 “其实老奴也是听穆铮说的。”姜嬷嬷这话一下子就提高了她接下来内容的可信度。 穆铮作为穆家遗孤,无论是当初被养在文家还是后来到京城跟着秦松胤,都不可能真的被当做下人看待。 所以当他来到秦府之后,秦夫人就叮嘱姜嬷嬷多多照顾一下对方。 经过接触之后,姜嬷嬷也是真的打心里疼爱这个身世坎坷的孩子,两个人的关系倒是越处越近了。 “要不是老奴这几年跟穆铮的关系越来越亲近,他也不会露出这些话来……” “嬷嬷你就别卖关子了,赶紧说吧!”秦夫人着急地催着。 “穆铮说,其实小少爷小时候在文家,受了不少欺负。 “穆铮就是因为有一次撞见别的孩子正在欺负小少爷,过去帮他解围,两个人才熟络起来的。 “他当时见小少爷可怜,还曾教过小少爷一些拳脚功夫,希望他能有反击的能力……” “不可能!”秦夫人十分激动地否认道,“有父亲在,谁敢欺负鹤轩!” “夫人,文将军公务繁忙,又是个粗喇喇的大男人,这些事儿,他说不定根本都不知道。” 秦夫人瞬间哑了火,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。 姜嬷嬷叹了口气继续道:“夫人应该知道,小孩子是最天真的,却也可以是最残忍的。 “他们根本不会管小少爷是什么身份,只会说小少爷是被父母抛弃的野孩子,是、是连父母都不想要的丧门星……” 秦夫人捂着嘴,泪珠顺着脸颊不断地滚落。 她知道没有父母在身边,小儿子肯定吃了不少苦,却怎么也想不到居然还有这样的事儿…… 难怪当初她千里迢迢从京城赶回娘家,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小儿子的时候,秦鹤轩却只是在父亲的介绍下规规矩矩地朝她行了个礼,丝毫没有终于见到母亲的惊喜和该有的感情流露。 所以其实这么多年以来,鹤轩一直以为自己是被父母厌恶和抛弃的孩子么? 只听姜嬷嬷继续道:“晴天这孩子,也是身世不详,跟着养父母生活。 “老奴曾听到小少爷私下里问晴天姑娘,她如今的爹娘对她好不好,还说如果他们对她不好,就把她接到府上,把她当妹妹养。” “所以老奴揣度着,小少爷自从回京路上认识晴天姑娘,就一直对她宠爱有加。 “说不定只是因为晴天姑娘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,希望晴天姑娘不要受自己受过的那些伤害吧……” 姜嬷嬷的话没说完,秦夫人就已经哭得不能自己。 难怪她总觉得小儿子对自己,对这个家都十分疏离,原来根本不是什么错觉。 但她万万没想到,原因竟然这样让她难以承受。 一想到自己之前甚至偷偷怀疑小儿子是不是天生凉薄之人,她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该死了。 明明是大人的无能,让孩子不得不从小就离开父母身边,受尽欺负和委屈。 如今怎么还能有脸觉得儿子对自己还不够亲近。 秦夫人自己大哭了一场之后,近乎自虐地吩咐道:“叫穆铮来,我有话问他。” 她不想再自欺欺人了,想知道儿子小时候到底都造了什么罪。 姜嬷嬷却劝阻道:“夫人,这些事儿也并非穆铮故意告诉老奴的,都是一次次聊天中无意透露出来的。 “老奴以为,咱们府上如今也只有穆铮还能跟小少爷亲近些了。 “万一把这个渠道也给断了,以后说不定可就真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